航运运价为什么波动?
运价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,而是**多重变量叠加**的结果。以下自问自答拆解核心逻辑。

1. 运力供需失衡是主因吗?
是的。当全球贸易量突然放大,而集装箱船或散货船**新增运力投放滞后**时,船东掌握议价权,报价自然抬升。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,美国港口拥堵导致空箱回流亚洲速度放缓,**有效运力被“吃掉”约12%**,即期运价从每FEU一千多美元飙升至破万美元。
2. 燃油价格如何传导到运价?
燃油占船舶运营成本的20%–30%。当布伦特原油从60美元/桶涨到100美元/桶,船公司会**同步调高BAF(燃油附加费)**。以远东—美西航线为例,BAF每上涨20美元/吨,单箱成本增加约80–100美元。
3. 港口拥堵为何放大波动?
港口拥堵=隐性减少运力。洛杉矶港2021年曾出现**70艘集装箱船排队**,相当于全球2%的运力被“冻结”。船期延误迫使货主争抢剩余舱位,现货市场溢价可达长约价的3–5倍。
4. 汇率与政策如何“推波助澜”?
- 美元走强:新兴市场进口成本增加,需求短期被抑制,运价回调。
- 制裁与关税:俄乌冲突后,欧洲对俄煤炭禁运导致**全球煤炭海运平均运距拉长9%**,吨海里需求上升,BDI指数两个月内翻倍。
航运运价什么时候上涨?
抓住上涨窗口,需要**提前捕捉信号**而非事后跟风。以下维度可提前1–3个月给出提示。
1. 观察“空班率”而非单纯看运力表
船公司会通过Blank Sailing(空班)人为收紧运力。当**连续两周某航线空班率超过15%**,即期运价大概率在30天内反弹。2023年春节后,亚洲—地中海航线空班率一度达22%,随后运价从每TEU 900美元跳至1600美元。

2. 盯紧“新船交付节奏”与“拆解量”
Clarksons数据显示,2024–2025年将有**约250万TEU新船下水**,占现有运力9%。若同期拆解量低于80万TEU,运力净增速>5%,运价承压;反之,若拆解加速或延期交付,**供给曲线左移**,运价易涨。
3. 用“库存/销售比”预判欧美补库潮
美国商务部每月公布的**零售库存销售比**低于1.25时,意味着库存紧张,补库需求将在未来6–8周释放。2020年Q3该比值跌至1.23,随后跨太平洋航线运价启动史诗级上涨。
4. 关注“巴拿马运河枯水期”等黑天鹅
2023年巴拿马运河水位降至24米以下,**每日通行船舶从36艘削减至22艘**。美东航线船舶被迫改走苏伊士,单航次时间增加7–10天,运力被额外占用6%,推动美东线运价单月上涨38%。
如何对冲运价波动风险?
货主与货代并非只能被动接受,可采取以下策略:
- 长约+现货组合:核心货量签年度价,弹性货量随市场,避免“全押”单边。
- 使用FFA(远期运费协议):在波罗的海交易所对冲BDI或SCFI波动,锁定未来3–6个月成本。
- 动态路由优化:当美西港口拥堵时,可改走美东或加拿大鲁珀特王子港,**综合到门成本反而更低**。
未来三年运价中枢会下移吗?
大概率**温和回落但不崩盘**。原因:

- 新船大量交付,但**环保法规(EEXI、CII)迫使航速下降5%–10%**,抵消部分运力增量。
- 全球供应链区域化(近岸、友岸)**拉长吨海里需求**,部分对冲运力过剩。
- 船公司联盟化程度加深,**停航保价机制更成熟**,避免2016年恶性价格战重演。
实战案例:如何判断2024年Q4是否涨价?
步骤拆解:
- 查看9月船公司空班计划,若空班率>12%,**涨价概率60%**。
- 跟踪10月第一周SCFI指数,若连涨两周且涨幅>5%,**11月长约价将跟涨**。
- 监测美国黑五销售数据,若零售额同比增>6%,**12月舱位将挤爆**。
把以上信号叠加,可提前锁定低价舱位或卖出FFA多头头寸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