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为什么选工业互联网厂家比选ERP更难?
ERP只需关注财务、供应链、人事等内部流程,而工业互联网厂家必须同时打通OT(现场设备)+IT(信息系统)+CT(通信网络)三层。一旦选型失误,不仅前期投入打水漂,还可能因设备协议不兼容导致产线停机。因此,选型前必须先回答三个问题:

- 我的工厂到底需要连接、优化还是重构?
- 现有PLC、DCS、CNC品牌是否被目标厂家支持?
- 未来五年业务扩张时,平台能否平滑扩容?
二、工业互联网厂家三大流派:谁更适合你?
1. 装备派:树根互联、徐工信息
优势:对自家机床、工程机械、机器人协议原生支持,数据采集几乎零代码;
劣势:跨品牌设备接入需额外付费,容易被“锁仓”。
2. 云派:阿里云工业大脑、华为云FusionPlant
优势:AI算法、弹性计算、全球节点一应俱全,按量付费降低初期成本;
劣势:现场实施多依赖生态伙伴,服务质量取决于本地集成商水平。
3. 软件派:用友精智、金蝶星域
优势:ERP、MES、PLM同源,财务业务一体化天然打通;
劣势:边缘侧能力弱,需要额外购买边缘网关。
三、工业互联网平台哪家好?一张评分表告诉你
| 维度 | 权重 | 树根互联 | 阿里云 | 华为云 | 用友精智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协议兼容 | 25% | 9 | 7 | 8 | 6 |
| AI算法 | 20% | 7 | 9 | 8 | 6 |
| 实施周期 | 15% | 6 | 7 | 7 | 8 |
| 生态伙伴 | 15% | 7 | 9 | 8 | 7 |
| 价格透明度 | 10% | 6 | 8 | 7 | 7 |
| 本地化服务 | 15% | 8 | 7 | 8 | 9 |
结论:若现场90%以上为单一品牌设备,选树根互联;若追求AI预测性维护,阿里云更优;预算有限且需要财务生产一体化,用友精智性价比最高。
四、避坑指南:签约前必须确认的五个细节
- 数据归属:合同必须写明原始数据、衍生数据、算法模型的归属权,避免后期被“二次收费”。
- 停机责任:平台升级导致产线停机,赔偿条款是否按分钟级计算?
- 开放接口:是否提供RESTful API、OPC UA、MQTT三种以上协议,方便未来对接第三方MES。
- 边缘网关寿命:工业现场高温高湿,网关MTBF需≥10万小时,并要求5年质保。
- 培训与认证:厂家是否提供官方认证工程师考试,避免后期运维只能依赖原厂。
五、实战案例:三个月完成平台切换的A汽车零部件厂
背景:原有MES只覆盖冲压车间,焊接与装配车间数据空白,导致质量追溯只能到批次。

选型过程:
- 第一轮:锁定华为云+本地集成商,因焊接机器人品牌杂,协议适配需额外8周,放弃。
- 第二轮:树根互联提供“设备银行”网关,支持27种PLC私有协议,2周完成数据上云。
- 第三轮:用友精智以财务业务一体化切入,但边缘侧需追加30万网关费用,超预算。
最终方案:树根互联平台+用友MES插件,通过API网关打通财务系统,整体周期78天,比原计划提前12天。
六、未来三年趋势:选平台还是选生态?
自问:如果明天需要接入数字孪生,现有平台能否平滑升级?
自答:目前只有阿里云、华为云在官方路线图中明确支持Unreal Engine渲染管线,树根互联需依赖第三方ISV。因此,若企业未来计划做高逼真度仿真培训,建议优先选择云派。
自问:边缘AI芯片成本下降后,本地推理是否更划算?
自答:华为云已推出Atlas 500边缘盒子,单机可跑8路1080P视频分析,成本比云端下降40%,适合质检场景。
自问:政策补贴退坡后,如何评估ROI?
自答:把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1%带来的边际收益,与平台年费对比,若回收期≤18个月即可立项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