氧气行业为何突然成为资本新宠?
过去两年,全球医用氧与工业氧需求同步飙升,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已突破410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7.2%。资本圈把“氧气”视为继光伏、储能后的第三大赛道,核心逻辑有三点:

- 老龄化+慢阻肺人群扩大,医用氧渗透率从38%向60%跃迁
- 氢能、半导体、航天三大高端制造同步放量,高纯氧需求翻倍
- 绿色炼钢技术路线确定,富氧高炉替代传统高炉,吨钢耗氧量提升35%
未来五年需求侧三大增量场景拆解
1. 医用氧:从“应急”到“日常”
家用制氧机销量2022—2025年CAGR预计19.8%,核心驱动是医保报销比例上调至70%。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在2025年达到3.1亿,其中3200万中重度慢阻肺患者需要长期氧疗。
2. 半导体级高纯氧:7nm以下制程刚需
每万片5nm晶圆月产能需消耗1200吨7N级氧气,2025年全球新增晶圆厂带来2.8万吨高纯氧缺口,价格已突破8万元/吨。
3. 氢能炼钢:富氧燃烧的降碳杠杆
欧盟CBAM碳关税2026年落地,国内钢企被迫升级。一座年产300万吨的氢基竖炉需配套9.6万吨/年氧气装置,相当于现有空分产能的1.5倍。
供给侧:空分设备进入“大产能”军备竞赛
全球6万Nm³/h以上超大型空分新增订单2023年同比暴涨62%,中国厂商拿下73%份额。技术路线正在分化:
- 内压缩流程:能耗低至0.35 kWh/Nm³,适合高纯氧
- 液化后备系统:液氧储槽规模从2000m³升级到5000m³,应对极端需求峰值
- 模块化快装:现场施工周期从18个月压缩到9个月
价格走势:2024—2028年分场景预判
医用氧:政策限价下的温和上涨
国家医保局对医用氧设定2.8元/立方米红线,但物流成本年均上涨6%,预计终端价年涨幅3%—4%。

工业氧:区域价差将拉大
华北因钢铁限产,液氧出厂价已跌破450元/吨;华南电子厂密集区则维持900元/吨以上。2026年后,西部新建空分集中投产,价差有望收窄至200元/吨。
高纯氧:技术溢价持续
7N级产品因提纯工艺壁垒,2025年前仍将供不应求,价格中枢7.5—9万元/吨;6N级则因国产替代,2027年或跌至4万元/吨。
潜在风险:液氧储运安全与碳排放成本
2023年国内发生17起液氧储罐爆燃事故,推动应急管理部出台《深冷液体储运规范》,企业需追加8%—12%安全投入。此外,欧盟2027年将把空分装置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,吨氧碳成本或增加60—80欧元。
企业如何卡位?三条路径实测有效
- 绑定终端:与TOP20钢企签署15年照付不议协议,锁定产能
- 技术卡位:提前布局氖氦氪氙稀有气体提取,单台空分副产利润可覆盖18%折旧
- 区域垄断:在200公里运输半径内并购3—5家小型气体公司,形成定价权
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:现在入场晚不晚?
空分设备投资回收期已缩短至4.2年(2020年为6.5年),但2025年后产能集中释放,毛利率可能从28%回落至18%。窗口期仅剩18—24个月,优先选择高纯氧+稀有气体双轮驱动项目,IRR可维持在22%以上。

评论列表